• 对比栏
当前位置: 查字典大学网 > 北京的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开设专业
  • 中国农业大学
    查字典排名:44名
    校友会排名:26名
  •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加入对比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介绍

应用气象学专业

专业前景 大气科学类是受社会高度关注的高新科技专业,应用气象学专业是大气科学应用和服务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分支学科。本专业主要研究天气和气候与城市、农村及各个产业特别是农业生产的相互关系,也研究气候对自然生态系统和各产业部门的影响,研究气候变化的减缓与适应对策,根据大气科学原理和大气探测结果进行针对各产业的专业天气与气候预测、灾害预警、评价和服务,旨在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和气候资源,减轻天气气候灾害对农业及其他行业的影响。天气和气候影响着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应用气象学专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许多政府决策和咨询机构、企事业与产业部门对应用气象学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本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学科实力 本专业已有50多年历史,是中国农业气象教育的发源地,已培养本科生1100多人,研究生190多人,毕业生在国家气象、农业及相关行业科研、教育、业务和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学科现有3个硕士点和1个博士点,在职教师中有4名教授、5名副教授、2名讲师,7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十二五”期间主持和参加国家支撑计划课题、 “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行业公益(气象)专项十余项,还有其他省级、横向和国际合作项目,负责项目的科学研究经费2000多万元。2000年以来主持和参加的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和三等奖4项以上,与国内外相关机构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在高校应用气象学尤其是农业气象方向的教学和科研中具有重要地位。

培养目标 着重于研究型教学,培养具备宽厚的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地学基础,掌握大气科学特别是应用气象学理论,能从事应用气象教学和研究,胜任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小气候和设施环境控制、大气探测与天气预报、应用气象业务、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防汛抗旱与农业减灾、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有关领域科研、业务与管理工作,具有研究潜力、创新能力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行业领袖型人才。

专业特色 将宽基础与强专业有机结合,通过扎实严谨的科学理论素养和动手能力训练,使毕业生具备大气科学和生物科学两方面宽广坚实的理论基础,突出农业气象学和生态气象特色,掌握大气探测、天气预报、气候评估理论与方法,熟悉农业与气象仪器应用、环境监测调控的原理与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具备从事气象业务、应用气象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及管理能力。应用气象学专业与国内外相关单位特别是气象系统有广泛联系,是本校具有较高升学率和就业率的专业。

主干课程 气象学原理与气候学、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农业气象学原理与方法、应用气候学、小气候学,地质与地貌学、土壤学、植物生物学、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应用气象统计与数学方法、计算机模拟基础、应用气象业务基础、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卫星气象学、应用气象学专论、动力气象学基础、气象信息传播与影视制作等。

所授学位 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气象、农业部门和大学从事天气及应用气象领域的业务、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也可在水利、民航、军队、高新技术企业、其他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气象业务、农业设施环境调控、环境保护、防汛抗旱与农业减灾、农业区划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军事气象等工作,近五年平均一次就业率在95%以上。近3年本学科本科毕业生多以升学为主,直接就业的少数毕业生的代表性就业单位有:北京市气象局、北京市昌平区气象局、辽宁营口市气象局、安徽省亳州市气象局等。绝大部分本科毕业生考取了重点大学和国家级院所的研究生,从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工作的岗位有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山东省气候中心、陕西气象局、北京市气候中心、天津市气候中心、海南气象局、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贵州大学等单位。

深造情况 本学科设有大气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气象学专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2个二级学科)和气候资源与农业减灾博士点,毕业生可攻读大气科学、地理科学、农业资源利用等学科专业研究生,近3年研究生平均考取率高于70%,其中2010届毕业生考取为国内外研究生的比例达到80%。除本校外,近年免试推荐和考入研究生的院校和科研单位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等,有部分学生出国留学深造。

其他情况 设有农业部武川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本专业地面观测和天气预报实习基地有内蒙古乌兰浩特气象局,山西大同市气象局,河北省唐山市气象局和沧州市气象局,河南省安阳市气象局等。

环境科学专业

专业前景 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持续增加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使我国乃至世界面临的环境形势越来越严峻,环境科学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领域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沿学科。许多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与产业部门对各类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就业前景广阔。

学科实力 本专业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其中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5人。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主要进行全球变化与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材料与工程技术和环境规划与管理方面的研究,在环境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土壤污染与生物修复、污染防治与废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区域和企业建设项目的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设有国家级环境质量影响评价中心(甲级资质)。本科教学以强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训练为重点,突出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和环境规划与管理3个专业方向的教育,培养兼备农业环境背景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 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态学、土壤学、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监测、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

所授学位 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和政策、环境信息、环境质量影响评价、环境监测、自然资源与自然生态保护等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深造情况 毕业生可在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自然资源科学、自然地理等专业方向进一步深造。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目前能够招收环境科学硕士、环境工程硕士和博士、资源环境生物技术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生,2/3以上的学生有机会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

其他情况 本学院设有教育部土壤-植物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曲周实验站等,将为大学生教学实习和科研活动提供基地。

生态学专业

专业前景 生态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着重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特别是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预下的各种运行机制及变化规律,现代生态学注重解决全球面临的生态环境重大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众多生态问题。

生态学在世界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这进一步展示了生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学科实力 中国农业大学生态学研究和教学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以辛德惠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生态学工作者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了区域水盐运动调控、中低产田改造、区域农业发展及国家农业发展战略等研究,开创了国内生态学研究与实践探索之先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杰出成就。

学科于1992年设立了生态学硕士点,1996年建立了生态学博士点,2002年招收生态学本科专业学生,形成了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含博士后)三个层次在内的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学科于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得到“211工程”、“985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和都市农业学科群建设项目连续资助。现有教职工2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7人,讲师1人,高级实验师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9人,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高水平的教学与研究队伍。

本专业有广泛的国际交流,已经与美、荷、以、德、法、日、英等国有着长期的实质性合作关系。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生态工程、生态经济、化学生态、分子生态、土壤生态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能够从事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及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生态产业的开发和经营管理,能够从事区域生态系统分析、评价、规划和设计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根据现在与未来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对生态学人才的需要,本专业重点培养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

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生态学、资源环境与生物学基础知识,使之具有解决复杂生态学问题的能力;又要系统学习生态规划和设计及生态工程技术,从而具有生态园区设计、农业与环境生态工程设计、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与管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各种应用生态技术,使毕业生具有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

主干课程 课程设置体现了资源环境和生物学方面宽厚的理论基础及严格的科研基本功训练。除设有数、理、化、外语、计算机、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基础课程和基础生态学与实验,以及景观生态与规划、农业生态学、生态工程与设计、生态管理工程、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生物多样性导论、分子生态与生物进化、资源环境系统分析等主干课程外,还设有野外生态学实习、资源环境大实验、科研训练,以及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固体废弃物堆肥处理、经济生态学等专业选修课和人文社科类课程。

所授学位 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科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政府相关部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企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生态建设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农业与区域发展、循环经济与模式、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成果推广与开发、资源环境经营与管理、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生态学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科技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基础研究;进入公司和企业从事应用研究、高新技术开发以及企业管理等工作。

深造情况 本学科有生态学硕士点、博士点,毕业生可推荐免试或考取生态学硕士研究生,也可攻读硕博连读研究生;也可以报考或免试推荐本院其他11个硕士点和7个博士点的研究生,还可报考生物科学、地理科学、农业资源利用等一级学科各专业的研究生;每年读研比例在60%以上,部分同学出国留学深造。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

专业前景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针对我国乃至全球水土资源、养分资源、生物资源与环境质量等存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资源环境科学前沿性研究与教学。本专业是我校实力雄厚的骨干专业,所属的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在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国内外热点问题、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背景下,国家对资源与环境领域的投入日益增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掌握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新世纪有关资源与环境领域科研人员、行政及企事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的必备条件。

学科实力 本专业是中国近代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的发源地之一,是首批获准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在2006年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双双名列全国第一。现有教授27人,副教授24人,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人才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本专业拥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

近年来主持和承担各类省部级以上以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100余项,总经费超过2亿元。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以及几十项省部级成果。本专业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荷兰等国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具有广泛的学术交流,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国际研究与教学平台,多次主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培养目标 掌握资源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的水土资源、生物资源与环境质量状况等基本国情;能够进行资源与环境质量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及评价;掌握提高水分、养分、生物等资源利用效率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保护及退化防治等宏观管理与决策。

专业特色 本专业培养方案的特色是:厚基础、宽专业、强技能。“厚基础”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化学和生物学基础,具备必要的地学知识和基本的野外调查技术和能力。

“宽专业” 要求学生掌握提高水分、养分和生物等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专业基础知识。“强技能”要求学生具有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专业技能,特别是资源环境化学分析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两大基本技能;熟悉国家有关资源与环境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综合分析和解决资源与环境领域宏观和微观问题的能力。为继续深造和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干课程 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地理与调查、土壤-植物-环境分析、养分资源管理、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资源环境系统分析、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资源环境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科学进展和资源环境野外大实习等。

所授学位 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 资源和环境领域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各级农业、环境、资源和生态等行政和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肥料、灌溉和绿色食品等企业,从事技术工作。近几年平均一次就业率在95%以上,代表性的就业单位有:农业部技术推广中心、省(市)农业厅(局)、省级农业科学研究院、环境监测站、北京金土地有限公司等。

深造情况 本学科设有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资源环境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生物技术等硕士、博士授予点,毕业生也可在生态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进一步深造。每年读研比例在60%以上,部分同学出国深造。

其他情况 本学院设有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在农大科学园、上庄实验站、梨树实验站、建三江实验站和曲周综合实验站等设有野外实验基地。

环境工程专业

专业前景 环境保护是人类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课题。环境工程专业揭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使环境产生变异的规律,研究改善和修复这些变化的工艺、技术和工程措施以及相关设备,是一门新兴交叉、边缘学科。本专业旨在解决产业发展和人类生活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良性循环及环境保护,以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学科实力 本专业由传统的土壤农业化学、农业环境保护等学科发展而来,是国内农科大学少有的几个获准环境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6人。

依托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有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本专业拥有国家甲级资质证书的环境质量影响评价中心和绿色环境中心。近几年来主持和承担各类国家、省部级以上以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20余项,总经费超过1000万元,在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废水处理与资源化、绿色食品、土壤污染修复和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本专业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有广泛的学术交流,曾获农业部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发明专利等10余项。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水和废水、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大气污染控制、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技能,能够胜任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工程设计和规划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及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从事管理、教学、研究和开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根据社会发展和环境科学的特点,在加强学生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专业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技能和环境管理工程设计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特殊专业技能和科研素质,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及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

主干课程 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环境化学、化工原理、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清洁生产、水处理工程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给排水工程、环境管理与规划、农业生态工程、环境工程设计等。

所授学位 工学学士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到与环境监测、管理、工程设计等相关的教学、科研、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工作。近3年有代表性的就业单位有:各级环保局、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环境工程企业、水业集团、市政管委等。

深造情况 本院设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硕士点,环境工程博士授权点和“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博士授权点,每年考研和出国深造比例70%以上。

其他情况 本专业实习基地有北京市六里屯、阿苏卫和南宫等多座垃圾处理、处置厂,高碑店、清河和肖家河等多处污水处理厂,以及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专业前景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总量有限,而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有关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及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日益重要。

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城乡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土地作为资产在投资领域乃至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有限的土地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均需要从产权管理、资本运作和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加之近年来“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资源是农村的最大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农村土地,实现农村土地的财产权利,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因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城市土地开发和农村土地利用管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学科实力 本专业在全国各高校同类专业中居最强之列,拥有国内外知名的专业教授8名,承担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直接承担国土资源部土地资源调查、耕地保护、土地规划、征地制度改革、土地市场与地价监测、地籍调查与测量、土地综合整治等多方面研究课题,多年来一直直接参与研究和制订国家土地资源管理相关政策和技术规程,在国土资源管理及科研教学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本学科具有“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公共管理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8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及房地产开发经营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地籍管理、土地管理政策法规研究与实施以及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地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规划、土地整治、测量、计算机、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的基本训练,突出特点是把学生培养成既具有现代管理理论又具有专业技术才能的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具有突出的土地资源管理和房地产开发经营方面的技术专长,以及利用计算机和GIS技术等现代专业技术特长。

主干课程 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学、不动产估价、测量学、土地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经营、土地法学、土地整治工程技术。

所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整理、土地利用规划、地籍测量、地籍管理、土地及房地产价格评估、土地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及房地产开发经营等方面的技术和行政管理工作,毕业去向一般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建设和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各类地价评估、土地开发整理、土地规划、信息咨询、土地登记代理等机构和有关科研教学机构等。近3年有代表性的就业单位有:国土资源部及其下属事业单位、各级国土资源局、土地管理部门相关事业单位、高等院校、房地产开发公司及经纪代理公司等。

深造情况 本专业设有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2个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具有公共管理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本科生毕业后可以在土地行政管理、土地法学、土地经济、地价评估、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整治等研究方向继续深造,在土地经济、土地规划、地籍管理、房地产经济、土地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及土地信息技术等方面出国留学深造。

其他情况 本专业与国土资源部及各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具有密切的联系和大量的课题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专业实践锻炼和就业机会。